主页 > 范文 > 正文

关于陶渊明的介绍

2024-10-13 13:59:36 来源:优文档 点击:0

关于陶渊明的介绍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生活在东晋至南朝宋朝初期,是著名的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也是*历史上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祖上陶侃创立了辉煌的业绩,到陶渊明生活的时候,家境已经破落。少年的陶渊明生活贫苦,但是志向远大,学习勤奋。从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陶渊明断断续续地奔走于仕途,最后在彭泽令任上,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仕,并拒绝刘宋王朝的征召,直至六十三岁病逝。陶渊明的诗歌以及文章,主要创作于归田后的二十多年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人格思想、诗歌艺术,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海外各国也有巨大的影响。

陶渊明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他生活在东晋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年轻时期,陶渊明渴望建功立业、大济苍生;但在乱世,他无从实现自己的理想,转而退守田园,在贫穷的生活中坚守自己的节*,以立德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的积极影响。陶渊明也受到道家的深刻影响。他委运任化、顺从自然、追求人*的本真,这些都体现了道家的深刻影响。但是,陶渊明的伟大之处,更在于他超越了儒家与道家的局限,追求人与人的*、人与自然的*,塑造了体现这种理想的桃花源境界,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使他在儒家、道家之外,具有了独特的思想价值,也产生了*的影响。

历史上习惯于把陶渊明称为隐士、田园诗人,也习惯于把他回归田园的行为看成是从现实中退却的消极行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陶渊明并非纯粹的隐士,他更是一个思想者,他为自己的理想生活付出了毕生的追求,因此他辞官归隐,决非是做一个现实的逃兵,而是积极地追求人与人的*、人与自然*的田园生活,这种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体现了与黑暗现实对抗的精神力量,对无数后人追求理想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实上,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他的思想一直为后代的田园诗人所继承;而层出不穷的田园诗在太平盛世作为理想生活的现实写照,在污浊乱世又成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写照。*说:[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就认为桃花源是太平繁荣的最好象征。

陶渊明给后代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歌、一二十篇文章。他在诗文里创造了桃花源境界,也创造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水*融,也看到了人与人的高度*;陶渊明在诗文中塑造了菊花、松树等代表自己人格的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他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在贫寒中坚守自己节*的伟大人格,同时也看到他在与当时社会发生冲突的时候,所产生的孤独、煎熬与痛苦。在历史上,他一直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的开创者得到推崇,而他在思想、艺术方面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也令后来的景仰者感叹不已。

在历史上,陶渊明不断得到人们的赞美和研究。在唐朝时期,他的诗歌是山水田园诗人的模仿对象;在宋朝,他的人格为无数士人所尊崇。在日本,甚至有人把他誉为*古代诗人之首。历经一千多年,人们对陶渊明的兴趣有增无减,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巨大价值,也促使我们突破各种思想的局限,对他做更加透彻的理解。

第2篇: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

后来的*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3篇: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关于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关于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

后来的*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

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

关于陶渊明相关内容:那些孩子们 天,那么蓝,只是掺了些瘕疵。我们儿时的生活谈不上很富足,至少我们有一个舒适的家,一本启蒙的故事书,我们的童年常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是否都是象我们这般被呵护关爱的孩子?没有负担,不用忧愁。每到周末,爸爸载着我和弟弟去。。。

书里有花悄悄开 书里有花悄悄开胡集高中一(3)班李赫指导老师:张玉洪未曾乘兴游湖,却品味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的美景;未曾登高望远,却领会过[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未曾离家远行,却深味过[居人思客客思家。

问路 问路市胡集高中一(8)班陶威指导老师:张玉洪穿过历史的风尘,站在高岗上,俯视一道道风景,一道道风景通往一条路。我叹息,我迷茫,我吟哦。。。。。。问问他们吧-寻找一条永恒的路。我想问问您--辛弃疾。

夜幕独思 一个人,一孤舟。。。。空荡荡地漫步在人生的某个角落。夜,慢慢袭来。望窗外,风雪夹着缕缕尘哀姗姗落于天际。。。。此时,已是冬至。把夜点亮,那盏暗然的烛火,渺如茫茫宇宙中的一颗繁星,在寒风中微微灼烧。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我,呆呆的、空空的。

成长 成长张开双翅母亲期盼的眼神燕儿不舍的回眸一切那么无奈又那麽坚定没有可以永远依靠的大树我们必须建造自己的港湾我们已没有12岁的稚嫩与天真也没有20岁的成熟与潇洒16岁只有满腔*与茫然回首猛然发现自己已比父母高出一截猛然发现曾。。。

再谈李斯 再谈李斯公元前208年,李斯父子被秦二世以[叛国罪"腰斩于咸阳闹市。刑前,李斯忆起发迹前平淡安适的生活追悔不已,与其子抱头痛哭。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史家品读李斯皆为他临终方晓[平淡是真"而叹息。

撞错了车,救对了人 人生,是一张考不完的试卷,在与人一起面对考试的同时,也在校对着自己的*。它让我们先做选择题,在真与假、美与丑、好与坏之间,你应当选择什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寂寞的美丽 寂寞是心灵的慎独,若开放在高山之巅上的雪莲花,美丽、静肃-在独处的岁月流中,悄然绽放在自然界的天地间,孤寂,傲然!寂寞着的人细数着生命漫漫的风流,歌者便从此印象于心灵的颂扬之中,寂寂的风华于无限的意境和神往中,灿燃生发!寂。。。

第4篇:陶渊明的饮酒赏析介绍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陶渊明的饮酒赏析介绍,欢迎借鉴!

饮酒·结庐在人境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7.[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

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的饮酒赏析介绍】相关文章:

1.有关陶渊明饮酒赏析

2.饮酒陶渊明赏析

3.饮酒十六陶渊明赏析

4.饮酒陶渊明单句赏析

5.饮酒十四陶渊明赏析

6.饮酒陶渊明原文及赏析

7.饮酒陶渊明及全文赏析

8.关于陶渊明的饮酒赏析

9.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第5篇:陶渊明的诗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第6篇:关于陶渊明作文

天*所致,喜欢自由天然的东西,对于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管不顾他人的眼光,在恬适、宁静的乡村,他不需要原则,不需要规定,不需要框架,一颗真挚的心,足矣。

对于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我是十分欣赏景仰的,曾作过几年小官,却还是欣然于回家的感觉,不被名誉、世俗、官场、财富蒙蔽双眼,而是朝着生命里最真实的东西步步贴近,在权贵们争先恐后地想挤进那个官人的世界时,他却在一旁冷眼相望,这位洁身自好的五柳先生,早已超脱世俗,进入到他的那个“桃花源”的梦境里去了,他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喜欢争权厮杀,在官场被黑暗气息所束缚,干脆一走了之,不再争名夺利,来到人间仙境,开开心心地去享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去了。这样的淡泊、恬雅,这样的热诚、感*,在于他把生命的一切都当作自然的风景,以欣赏的心态,一一平淡看过、走过,最终回归到他心灵的归属,还是这个无穷的自然。

他从不贪恋物质生活,反而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就像一颗种子,活在繁花绿叶当中,受到大自然的庇护,洗心则净,每日游走在岁月的最前头,不会为生存而绞尽脑汁,更不会为功成名就而作践自己,这种逍遥不会有孤独,修养身心,使他能清醒的活在那个丑恶的世界,只有他在享受当下最美的物质资源。

对于我们现在的蜗居,陶渊明的隐居要更显得舒适得多,他把他得期望和欲望都投放在大自然中,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作用,他始终有一种信仰,那是一种强烈鲜明的感觉,无法猜测他的深度,这是不能被人所窥视的,只有亲身经历、体验后才知道,那是生命的真实意义,那些形同虚设的官场生活,简直就是人生的祭品,只会让人更加迅速地接近死亡。

我一直坚信陶渊明从未逃避,他的才华、他的胸襟、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永远都留存在世间,从未离开,只是方式不同,他所习惯的是那种更加平易近人的自然,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也只有这样志存高远的人,才拥有得来。

现在的社会,不知何时才会出现“陶渊明”,他就像是一种科学规律,等待人们去进一步发现和了解,他拥有的高度,在这个生活千篇一律的社会中,更是难以突破。追求奢侈,过充满黄金的生活,有劳斯莱斯,在好的地域买一套能背跨几代人的房子,拥有精致的商业头脑,努力赚钱,进入上流社会,信奉“有钱才是硬道理”让名牌打包自己,一夜暴富,这是诸名年轻人所梦想的,那么如果没有这个城市呢?如果哪天自然灾害把这一切都毁了呢?你的人生追求还有价值吗?每天忙到虚脱,健康、幸福、快乐,这些还是我们原来最本质的需要吗?天真、善良、淳朴、坚强、诚实,这些还是这个世界上最最伟大的本*吗?世界的颠覆者依旧是上述中的我们,依旧是“陶渊明”的所作所为,他应该能给我们或多或少地启导。

陶渊明在那个社会没有为*带来多大的价值,但我觉得,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他最宝贵的价值,他的人格与处世态度更是我们将要为当代世界创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