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哉文言文翻译
怪哉文言文翻译
喜欢《怪哉》一文的朋友可以看下,小编精心整理出来的这首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还满意吗?
原文: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译文:
一次汉武帝到甘泉宫去,路上看到一种虫子,紫红*的,头眼牙齿耳鼻都有,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武帝找东方朔来看,东方朔回答说:“这种虫的名字叫‘怪哉’。秦朝关押大量无辜百姓,愁怨太大,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感叹感动上天,就生出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此地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查对地图,果然像他说的那样。武帝又问:“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忧愁的酒就能消解,以酒浇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于是找人把虫子放入酒中,虫子果然消散了。
[怪哉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2篇:怪哉虫文言文翻译
东方朔说传说有一种虫子,叫做“怪哉”五官皆有,是怨气所化。这种解释并不科学,不足为信。但他这样说,实际上是借古讽时,以史为鉴,婉谏汉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引起民众的怨恨和反抗。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正因为“众庶愁怨”,应引以为鉴。下面是怪哉虫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怪哉虫文言文
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头眼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白话译文
汉武帝有一次到甘泉宫去,在路上看到一种虫子,是红*的,头、眼睛、牙齿、耳朵、鼻子都有,(但)随从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于是)汉武帝就把东方朔叫来,叫他辨认(这是什么),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因为)从前秦朝时关押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它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的地方。”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是这样)。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所以用酒灌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因此汉武帝叫人把怪哉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消失了。
东方朔与“怪哉”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鉴戒录》条下曾云:
“蜀何光远撰。东方朔辨怪哉虫事(案:小说已佚,此条见《太平广记》四百七十三),已为附会”。这里提到的“小说”,当为南梁殷芸编纂的《小说》,虽然早佚,但我们却能看到辑本。除鲁迅、余嘉锡外,周楞伽也有辑本。在周楞伽辑本中,“怪哉”故事本自《说郛》,原注为“出朔传”,我估计是指《东方朔别传》:
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头目牙齿耳鼻悉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朔视之,还对曰:“此‘怪哉’也。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果秦故狱。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果糜散矣。(《殷芸小说》卷二第60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
这个“怪哉”故事,是东方朔故事的极品之一,由此可见,其编纂者殷芸着实了得。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前言引《南史》等,说他“*情洒脱,不拘细节”,从这则小品看,殷芸还有难得的想象力,超群的讽刺力,才能把它编写得这么精彩。或许,正缘于此,它在多次在别的书中出现吧。目前,我搜集到的仅这五种版本: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七十三,出《小说》)
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阪道中有虫覆地,如赤肝。朔曰:“必秦狱处也。夫愁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麋。赐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故也。(《太平御览》卷八百一*·布帛部五)
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坂道中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悉具,先驱驰还以报,上使视之,莫知也,时朔在属车中,令往视焉,朔曰:此谓怪气,是必秦狱处也,上使按地图,果秦狱地,上问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积忧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赐朔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也。(《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亦引,辞稍异)
《郡国志》曰:雍州咸阳县北十五里长平坂,汉武帝幸甘泉,驰道有虫覆地,赤如生肝。问东方朔,朔曰:“秦狱地冤气也。臣闻酒能消愁。”以酒浇之,果销矣。(《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阪)
《广五行记》曰:汉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头,目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使东方朔视之,对曰:“此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死,咸仰首叹曰怪哉,故明逯哉。此必秦之狱处。”朔又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沃之当消。”於是取虫致酒中,须臾糜散。(《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四·虫豸部一)
其中,第一种本《小说》,字词差异不大。第二、三种皆本《东方朔别传》,彼此却有些差异:前者说“有虫覆地”,后者不提“覆地”二字;前者说“夫愁者”,后者说“夫积忧者”。
第四种所本的《郡国志》,大概是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郡国志》。如此,是书对“怪哉”的记载要比《异苑》早多了。
第五种所本的《广五行记》,不知何人所撰,文字比以上各种都要文一些。《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有一篇《异疾绛州僧》,亦引自是书,全文如下:
永徽中,绛州有一僧病噎,都不下食。如此数年,临命终,告其弟子云:“吾气绝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欲知其根本。”言终而卒。弟子依其言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悉是肉鳞。弟子致钵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致钵中,虽不见食,须臾,悉化成水。又以诸毒*内之,皆随销化。时夏中蓝熟,寺众于水次作靛,有一僧往,因以少靛致钵中,此虫恇惧,绕钵驰走,须臾化成水。世传以靛水疗噎疾。
永徽乃唐高宗李治年号(永徽元年为650年),此书又被《广记》征引,必为唐人作品。从这篇《异疾绛州僧》看,文笔同样不畅。绛州僧胸中物惟靛可化的情节,与酒消怪哉的情节类似,说不定该书专收*水治病之事呢。
[怪哉虫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3篇:知之难乎哉文言文翻译
知识积累是考试必胜的法宝,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知之难乎哉文言文翻译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翻译:
懂得(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
相关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非知其姓与名也
(2)千不得百焉()[17教育网]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罔矣()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20.问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
参考*
17.(1)知道(2)一千(人)(3)具有,具备(4)迷惑无所得18.c
19.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愿因罢了。
20.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知之难乎哉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4篇:曹绍夔捉怪文言文翻译
曹绍夔为太乐令,享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曹绍夔捉怪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曹绍夔捉“怪”
原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①,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③,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错⑤,?(lǜ)⑥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④,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译文
在洛阳有一个僧人,他的房间里有一口磬,白天和晚上就自己响了起来。僧人感到非常奇怪,由于害怕而生病。找来有法术的人用许多方法禁止它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朋友,来看望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磬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吃饭,我帮你捉妖。”和尚不相信他,仍希望它有效,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光。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锉了几下,磬果然不再自鸣了。和尚一再追问其道理,曹绍夔说:“此磬和前殿斋钟的音调相同,发生了共鸣。”和尚非常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注释】
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做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⑤错:同挫,锉*。
⑥?:挫磨。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
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3、本文中的和尚和曹绍夔分别是个什么人?
4、你从本文悟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
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3.和尚是个疑神疑鬼的人,而曹绍夔是个聪明的人。
4.不要疑神疑鬼,只要明白了其中道理就没有什么解释不了的了。
第5篇:曹昭捉怪文言文翻译
导语:同学们对曹昭捉怪这篇文言文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其相关的翻译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曹昭捉怪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云,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注释】
1、罄(qing,第四声):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2、术士:有法术的人。
3、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4、律合:指频率相同。
5、馔:菜肴。
6、绝:停止。
7、具:准备。
8、惧:害怕。
9、辄:就。
10、已:停止。
11、讫:完。
12、冀:希望。
13、善:友好。
14、俄:一会儿。
15、冀:希望。
16、律合:指频率相同。
【翻译】
洛阳有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的发出声音。和尚认为这件事是奇怪的,他怕得生病了。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停止。曹绍夔与和尚很友好,来看望他的病况,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安排饭食,当作我帮你的回报。”和尚虽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曹公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锉了几下,罄钟的声音就不再响了。和尚追问这样的原因,曹绍夔说:“这个罄钟和前殿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曹昭捉怪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6篇:知之难乎哉原文即翻译
知之难乎哉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知之难乎哉原文即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
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
矣。(选文有改动)
阅读题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非知其姓与名也()
(2)千不得百焉()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罔矣()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
c.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20.问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
参考*
17.(1)知道(2)一千(人)(3)具有,具备(4)迷惑无所得
18.c
19.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愿因罢了。
20.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参考译文
知晓真是难啊!人们用来叫“知晓”的,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容貌和笑容;而是读他的书,知道他的见解,知道这样见解的原因罢了。读他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知道他见解的人,千人中还不到百人了。知道他何以这么见解的人,百人中不到一人了。但是天下天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知道他这样见解的原因。”这就是知晓的难处。)
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始祖,司马迁读了却知道它心境的悲伤,这是因为贤人知晓了解贤人。不具备司马迁的心境,却想要知道屈原的心境,那么几乎不会有所获了。
-
- 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事迹(精选8篇)
-
2024-11-23
-
- 正式告别一段感情的话(精选2篇)
-
2024-11-23
-
- 七一重要讲话专题党课讲稿(精选4篇)
-
2024-11-23
-
- 时代楷模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精选9篇)
-
2024-11-23
-
- 课后服务收费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7篇)
-
2024-11-23
-
- 甜言蜜语的情话(精选5篇)
-
2024-11-23
-
- 幼儿园夏季传染病预防及温馨提示(精选7篇)
-
2024-11-23
-
-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13篇)
-
2024-11-23
-
- 繁星仿写(精选42篇)
-
2024-11-23
-
- 4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精选315句)
-
2024-11-23
-
- 2024年党课讲稿十一月(精选3篇)
-
2024-11-23
-
- 给朱光潜先生的一封信(精选18篇)
-
2024-11-23
-
- 家长评语(精选3篇)
-
2024-11-23
-
- 摘抄夏天的优美段落 摘抄夏天景色的优美段落
-
2024-11-23
-
- 英语俗语(精选10篇)
-
2024-11-23
-
- 他(精选18篇)
-
2024-11-23
-
- 党员公开承诺事项(精选22篇)
-
2024-11-23
-
- 2024年老兵在八一座谈会上的发言(精选10篇)
-
2024-11-23
-
- 正规的购房合同(精选3篇)
-
2024-11-23
-
- 党史党课讲稿2024年七一专题党课(精选4篇)
-
2024-11-23